找到相关内容117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谁在六道

    着这些业的造作,就会产生果报,包括十二因缘中的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、受与生、老死等苦果。   印顺导师在《佛法概论》一书中也对惑、业、苦有深刻的描述。惑是烦恼,业是身口意三业;众生因惑业而产生苦果,因着苦果而起烦恼造业,然后继续招感苦果,而无始无终不停地流转。不过,也因为十二因缘是相继而来,前后互相为因的,所以只要能截断其中一项,便能终止轮回,这也是我们修行的着力点。   而只是认知六道轮回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轮回|无常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014198370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我学佛很久,听说禅好,马上学禅;说净好即学净;又闻密能即身成佛,则弃禅净而学密,怎么办?

    寿命,多者百年,短则呼吸,何必自造恶因?自食苦果?倘能依教行持,必能根绝祸源,澄清苦本。   时人认为登陆月球很希奇,其实在我们佛教里却算不了什么。且看弥陀经云:‘其土众生,常于清旦,各以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393411622.html
  • 慈悲缘苦众生论

    惕目伤心、胼手胝足,如饥食渴饮,欲罢不能。何忍视作泛常,反以救援为迂务耶?只恐前生之善报有限,他世之苦果无穷,既永隔于圆悲,诸佛亦难授手,今日所以笑傲苦伦者,他日复为苦伦所笑傲也。悲夫! ...

    蕅益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2940131.html
  • 止 貪 禪

      欲貪與苦是如影隨形,亦即有一個苦因,就有一個苦果緊跟緊隨,所以,經典說:「有一百個愛著,就有一百個苦,乃至有一個愛著,就有一個苦。」因此想要解脫苦,就必須要從止欲滅貪下手,不可能又要欲望,又要解脫苦。   佛陀的教義非常清晰地表達滅貪滅苦的宗旨《雜阿含108經》說到:「大師(佛陀)唯說調伏欲貪。」於五蘊(肉體、感受、思想、意志、意識)調伏欲貪,於六根(眼耳鼻舌身意)門頭做功課,善知於境界...

    張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4444956.html
  • 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

    。堕狱生天,唯人自召。乃如来至极悲心,欲令众生永离众苦,但受诸乐耳。故不惜现广长舌相,为诸众生尽情宣演。经云,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。若欲不受苦果,必须先断恶因。若能常修善因,决定恒享乐果。此即书之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147514.html
  • 有漏

    【有漏】  (一)梵语sa^srava。为‘无漏’之对称。漏,梵语a^srava,乃流失、漏泄之意;为烦恼之异名。人类由于烦恼所产生之过失、苦果,使人在迷妄的世界中流转不停,难以脱离生死苦海,故称为有漏;若达到断灭烦恼之境界,则称为无漏。在四圣谛中,苦谛、集谛属于迷妄之果与因,为有漏法;灭谛、道谛则为觉悟之果与因,为无漏法。有漏、无漏之法,在修行之因、果当中,具有极重要之地位。  有漏之异称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1654593.html
  • 如来因业制戒

    如来因业制戒  一切诸戒,皆我心业,世尊如业制法,而警悟之,无别有戒。众生业无量故,戒亦无量,业无尽故,戒亦无量。当知二百五十,三千八万,无量律仪,非他法也。   心随境转故随妄,心境相合故兴业,习妄既久,动便随尘,故兴妄会,会即合也。沦历长劫,愈妄其本,本即自心,若非佛教,何由思返。如来因业立戒,舍忌妄业,妄业已息,苦果亦倾,不沦生死,故能返本,还悟自心也。   思惟观察,既达唯心,则随所动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35755442.html
  • 净业礼忏仪序

    以念佛心。获悟圆通。入三摩地。复自思念。已前所造无量罪业。不信净土谤法毁人。业因既成。苦果必克。纵百千劫所作不亡。业性虽空。果报不失。内怀惭耻。晓夕兢惶。于是躬对圣前。吐露肝胆。五体投地。苦到忏悔。仍...

    大智律师元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3756010.html
  • 说“爱”

    令人难以忍受;“情”无“心”,带给人们的只能是青而涩的苦果。更有趣的是,泛爱便是三心二意,烂情往往薄情,两者也同样是错过真爱的致命原因。  佛家常说,“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”。这对想要获得真爱的人来说,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4674567.html
  • 内心觉悟才有净土

    总由烦恼恶业,感斯生死苦果,盲无慧目,不能自出。 世间之事,虽不临时,应急想破,竭力为善,念道之自然,出入供养,观经行道,喜乐久习,才猛智慧,心不中回,意无懈时。外若迟缓,内独驶急。容容虚空,适得其中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94581428.html